过去人们没有提出色彩管理的概念,同样可以印刷出令人满意的印刷品。但随着印刷复制工艺的改变和复制环境的多样化,摄影作品输出的色彩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进行色彩管理主要是因为下面的原因。
为此,在这一节我们重点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色彩管理、色彩管理系统的构成以及如何进行色彩管理等问题。
1.摄影作品输出的复杂性多种设备、多种色彩模式
色彩的复制过程实质上就是原稿色彩的传递过程,即在不同的复制阶段,在不同的设备上进行色彩传递。
这说明了一个关于颜色的主要问题:在WPPI打印的过程中,我们总是要把原稿的色彩从一个色彩模式转化到另一色彩模式,翻来覆去。同时,当选用不同的设备来获取图像的色彩时,因设备不同,同样是RGB色彩模式也会有区别,因而不同设备下处理的图像,所包含的颜色数据也会不同。而CMYK色彩模式的结果是由一组特定的油墨、纸张和打印机的组合得到的。所有这些都会使得WPPI打印过程变得更为复杂。
(2)不同的色域空间 各种色彩模式的色域范围各不相同,这意味着在一个色彩模式能够表现出来的图像中的一些颜色在另一个色彩模式下也许就表现不出来。
当把图像从一个较大色域的色彩模式转化到一个较小色域的色彩模式时,在色域较大的色彩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颜色将不会出现在色域较小的色彩模式中,即图像中的部分颜色将会改变,或者说是丢失。
因此,在复制的每一个阶段,上一步的输出成为下一步的输入;每一次的变化都进入不同的色彩空间:从扫描的RGB到显示器的RGB,到打样的CMYK,再到印刷的CMYK;每一步对色彩的评价都可能是不同的。
2.目前印刷复制环境开放系统
在传统的印刷中,彩色制版是采用电子分色机完成的,由于电子分色机是封闭式的,即从彩色扫描头输入到记录头输出是一次性完成的,因此不存在色彩管理问题。随着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的发展,出现了彩色桌面系统,通过扫描仪、摄像机等输入设备将图像输入到计算机,在计算机中录入文字,进行图像处理、图文混排等,再通过图文输出机输出,不仅提高质量,而且使用方便、快捷,因此利用计算机的彩色图像处理系统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推广应用。随着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桌面出版的新时代,彩色扫描仪、数字相机、Photo CD图像、数字打样、直接制版等,都在印刷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彩色图像处理系统是个开放性的系统,系统的组成机动灵活,也就是说,可以使用甲方生产的扫描仪,使用乙方生产的显示器,使用丙方生产的照排机、打印机等。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组合成一个系统,如何从扫描仪的原稿输入到打样及成品输出保持色彩的一致性,图像色彩的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3.保证色彩正确还原的方法
过去人们为了保证印刷品与原稿在色彩、层次方面的接近,采用灰梯尺以及色谱作为检测标准,依照本厂的印刷设备、承印材料的特性,通过大量的试验,将参与复制过程的所有设备都调到对应的设定值,专业技术人员结合自己的判断和多年的工作经验,在输入、输出等环节中对图像色彩进行适当的设定与调整,以保证色彩的正确复制。虽然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调整后的结果,但这种对印品质量的控制方法完全是专有的、封闭的。
当今是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同时也是彩色化的时代,色彩所传达的信息,无时无刻都在影响我们的衣、食、住、行。作为传播信息的印刷媒体,不仅各类宣传广告、招贴画等是彩色的,就连报纸也向彩色化的方向发展。如何实现所见即所得,制作出精美的彩色印刷品,是我们印刷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